和顾秉谦道了别,目送顾秉谦离去,韩爌却又过来了。
韩爌和冯紫英没说别的,劈头就问:「紫英,白莲教势力在北直和山东泛滥蔓延势头惊人,朝廷须得要尽快着手应对了,不能在这么拖下去了,兵部可有应对之策?」
冯紫英反问:「虞臣公,这该是兵部问你们刑部才对啊。若是因为刑部和地方官府对白莲教查禁而引发叛乱,那兵部自有对策,可现在刑部尚未拿出举措,就问兵部对策,这岂非倒转来了?」
韩爌瞪了冯紫英一眼,才想起这家伙现在和自己一样身份了,也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的重臣,只是各自代表的部门不同了。
「刑部自然在考虑,但是牵扯面太宽了,我有些担心会引发你所说的大规模叛乱,现在山西局面尚未完全平息下来,南京这边也还没有谈完,一旦引发动荡,户部又要跳脚了。"韩爌沉吟着道:「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另外刑部的调查也还缺一点火候。」
「北直和山东是重点,顺天府、保定府、真定府又是重中之重,虞臣公,刑部若是要有动作之前,须得要尽快告知兵部这边,我们也好应对。「冯紫英思考了一下,「您说的最好拖到和南京谈完之后再来,这样江南赋税和漕运也能顺利进京,我们也更有底气。」
「哼,那岂不是让南京那边更得意?「韩爌冷笑。「那就无所谓了,不争一时的闲气嘛。」冯紫英满脸无所谓,既然朝廷都打定主意要迎义忠亲王就位了,还在乎这个?
韩爌也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如此油滑,简直像在朝中浸Yin了数十年的角色一样,换一个他这个年龄的青年士子,岂能如此淡看这些情形?
「你倒是看得开啊,咱们若是缺了江南赋税是不是就真的没法坚持下去了?」韩爌问道。
「那倒也不至于,谁让我的观点内阁诸公都不接受呢?现在北地的工商税规模渐渐起来了,所以向海通银庄借贷也好,发国债也好,其实都不是问题,支持西北军打过江去也做得到,无外乎就是再添几百万两欠账罢了,可诸公坐不住啊,觉得好像连觉都睡不安稳了,我就说,担心什么?人家债主都没担心,都相信朝廷能还得起,我们担心什么?」
冯紫英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句不客气的话,肉烂了在锅里边,借来的银子用到哪里去了?还不是用到购粮添置火器,发放军饷,制作衣衫甲胃,购置驴马大车,这些银子还不都是在咱们大周境内流通,与其让这些银子被那些商贾或者田主埋在地窖里发霉,何如拿出来流通,这样也能让百姓从中得益,可诸公就是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奈何?」
「紫英,你说得轻巧,这借债这么多,怎么还?而且还有利息,不断增长,朝廷日后岂不是要被这利益给压得喘不过气来?「韩爌驳斥道。
「虞臣公,你可知道永隆十一年比永隆十年的永平府和顺天府的工商税收增长了多少?」冯紫英笑着反问。
韩爌摇头表示不清楚。
「永平府永隆十一年比永隆十年增长了两倍,而永隆十年又比永隆九年增长了三点二倍,永隆九年比永隆八年增长了七倍,当然这是在本身工商税基数比较低的情况下,但也足以说明许多问题,就是因为永平府有了榆关开港,有了卢龙、滦州和迁安三地的铁矿开采以及水泥烧制,同样,这一幕也在顺天府重演,所以顺天府的工商税收也在暴涨,....」
冯紫英淡淡地道:「有需求,就会有生产,而有生产和流通,就意味着会产生税收,单单是铁矿开采,铁料炼制,铁器制作,这些不但能让很多人挣取工钱,而且还能运出去卖出去上缴税收,单单是冶铁和水泥制作以及石炭开采,这三块就能衍生出无数需求,所以其工商
税还会不断增长,.....」
韩爌微微动容,但还是摇摇头:「紫英,你说得这一切或许短期内会暴涨,但是毕竟需求也是有一个度的,到时候就会迅速降低下来,.....」
「虞臣公所说没错,但是还会有更多的其他需求被开发出来,像虞臣公可能知道徐大人在天津卫周边试种的土豆和红薯以及玉米,已经取得了极大成功,在陕西,其几乎起到了一己之力拯救灾民的作用,今年陕西流民情况大幅度好转,既有天气好转的缘故,但是土豆、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推广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一点虞臣公可以通过通政司那边了解一下陕西报上来的情况,就算是有些虚夸,但是也不会差太多。」冯紫英早就看过了通政司那边的奏报,来自陕西布政使司那边的奏报很详细地汇报了西安、榆林、庆阳、平阳、凤翔等地这几类作物收成情况,和练国事、耿如杞、郑崇俭他们上报回来的情况差不多,效果很好。
「流民、灾民、饥民一直是咱们大周北地挥之不去的阴霾,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就得要填饱他们的肚皮,但他们能不能吃饱,以往都是看老天爷,但现在新作物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而这些来自域外的作物又有赖于海贸的不断扩大,包括从南洋运入更多我们需要的东西,而海贸扩大需要更多的铁料木料,也需要更多的船员,我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证明这一切都是相互影响的,不必担心朝廷会负债多少,只要是在咱们大周境内流通,那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更多的财富。」
对于韩爌这种从未经历过市场经济的士人来说,要接受或者听懂冯紫英的这些观点,的确有些难,或者说短时间内还难以接受。
但冯紫英坚信只要不断地给他们灌输,找着各种机会来给他们介绍解释,再辅之以自己的各种尝试所取得的成果,最终他们会慢慢认识到这些现实,进而逐渐接受和运用。
有了这样一些启蒙思想观念的触动,相信大周应该可以比大明更先踏入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起码不能比欧洲更晚,这样还处于大航海时期的大周亦可成为列强中的一员,甚至可以独大于亚洲。
冯紫英还是走了,这不是一时半刻能探讨出结果的,不过在白莲教的问题上二人还是达成了一致。
在和南京那边谈判结束之后,就要考虑着手对白莲教动手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北直隶,顺天府,真定府,保定府,这三府都处于京畿腹地,必须要斩草除根。
这一夜冯紫英都一直呆在宫门上,玄武门和东华门、西华门都已经封闭,任何人不得出入,只有午门,
由旗手卫驻守张瑾坐镇,而许朝则率军来往于西华门、玄武门、东华门之间,防止意外。
一直到第二日,各种仪式程序基本走完,叶向高等人才出宫,而留礼部尚书顾秉谦在宫中处理善后事宜。
并没有太大的震动,或许是大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包括京师城内的百姓们,在永隆皇帝都不能治事这么久了,内阁一样将整个朝局维持下来了,太上皇更是多年不曾理政,去世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
至少从《今日新闻》中公布了太上皇驾崩,朝廷的一系列举措之后,也就这么风平浪静地过去了,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平静。
但冯紫英知道元熙帝的离去标识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甚至也意味着永隆帝时代也即将落幕。
而后的,恐怕就不是很多人想象的万统帝时代,而是真正的内阁执政时代。
当然在这段过渡时期里,义忠亲王,也就是万统帝还会与内阁展开争夺,皇权不会甘于萎缩,而还要挣扎,但冯紫英并不看好。
拖到现在,内阁早已经做好了各种万全之策应对,义忠亲王自家所倚仗的江南士绅太过松散,而武勋的表
现也不尽人意,在朝廷依靠海通银庄借贷和发行国债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西南叛乱、山陕民乱以及建州女真和察哈尔人的联手侵犯这一段时期,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可以说越拖得久,朝廷就越占优,之所以这个时候接受义忠亲王的和谈,其实是内阁觉得无论是义忠亲王还是永隆帝诸子中哪一个来当皇帝都差别不大了,所以还不如接受义忠亲王,起码还能早一年半载熄灭战事,让江南早一些把赋税交上来,漕运也能尽早恢复,稳定北地局面。
元熙帝的驾崩也促成了南京和朝廷的谈判速度骤然加快,对双方来说,尽早达成一致,恢复到永隆九年之前的局面,才是各方所期望的。
冯紫英预计七月底之前,和南京谈判就应该达成一致了,至于说牛继宗、王子腾和孙绍祖以及陈继先各部的命运和地位也将有一个说法,但这都将是暂时的。